拉曼探頭由激發光纖和收集光纖構成,激發光纖引導激光至目標區域,再通過收集光纖將拉曼散射收集傳輸出來。拉曼探頭基礎結構簡單,但拉曼信號極其微弱,容易被各種雜散光如瑞利散射、熒光和非樣品拉曼信號等覆蓋,因此需要選擇合適的光纖並優化拉曼探頭及配件設計,主要包括光纖選擇、探頭頂端設計、添加過濾膜/片和探頭後端優化等。分為探頭外接、探頭後端和探頭前端。
探頭頂端設計關係到激光激發及拉曼散射收集的光路,對於激發和收集效果影響極大,頂端設計要求減少激光發散,同時保證收集光纖盡量收集來自激發區域的散射光。
在拉曼檢測中,拉曼探頭會產生幾種雜散信號,包括光纖拉曼信號、瑞利散射和熒光等。低OH鍵二氧化矽光纖是拉曼探頭的較好選擇,但仍需要在光纖遠端添加帶通濾光膜/片來抑製雜散信號,帶通濾光膜/片的中心波長為激光波長。
瑞利散射與激光波長相同,且收集光纖的拉曼信號由激光反射與瑞利散射激發,需要在收集光纖前端加帶阻濾光膜/片,且不能影響有效拉曼光的通過。等在收集路徑中加入光纖布拉格光柵(FBG)作為帶阻濾波器,有效減少了拉曼背景噪聲。等提出了濾光膜/片的選擇思路及加工等細節。由於拉曼位移與激光頻率無關,且不同物質產生熒光的範圍不同,可以選擇能避開樣本熒光帶的激發光,從而避免熒光幹擾。
探頭的後端優化主要是優化收集光纖尾端與光譜儀的耦合,從而直接影響拉曼信號傳輸效率。等把收集光纖展開成拋物線弧狀再耦合到光譜儀,取代標準的直線排列。入射在光柵上的斜射線把狹縫的曲麵圖像投射到電荷耦合器件(CCD)上,降低了信噪比(S/N)和係統的光譜分辨率。利用軟件和硬件將CCD像素合並可有限克服該影響,且拋物線弧的使用可將S/N提高到純軟件合並的20倍。拋物線頂端光纖(校準光纖)不通光,其在CCD上是一個暗點,可確定光纖豎列在CCD上的成像位置,測量圖像曲率,最後擬合確定收集光纖尾端排列的拋物線。